中华儿女岂能不知自己的祖先!

中华儿女岂能不知自己的祖先!随便问一个中国人你的祖先是谁,他很可能会告诉你:“当然是黄帝啦,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嘛”。“炎黄子孙”这个词,我自幼就闻之肃然,觉得很神圣。我的理解也一直是,我们的

中华儿女岂能不知自己的祖先!
随便问一个中国人你的祖先是谁,他很可能会告诉你:“当然是黄帝啦,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嘛”。“炎黄子孙”这个词,我自幼就闻之肃然,觉得很神圣。我的理解也一直是,我们的祖先就是黄帝。但最近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指出,认为:说中国人、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是欠妥当的,因为“炎黄子孙”一词,是历史上形成的,使用这个词只是一个历史传统。其实,人们常说的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并不是说我们大家都与炎黄有血缘关系。 “子孙”二字,只是一种泛血缘意义和文化象征意义上的称谓,并非说今天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 DNA 都与炎黄二帝相同。在泛血缘意义和文化象征意义这两者当中,后者实际上比前者更重要。所以在寻根问祖的问题上我们就要理清血缘上的祖宗和文化上的祖宗两层含义。而由于年代久远,血缘问题很难说清,只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一直扎根在我们的体内。其实大家都应该清楚,炎黄部落并不是那个时期唯一的部落,只是其中实力较为强大的部落之一。在其他的区域也分布着众多颇有影响力的部落,他们也是为中华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份子。例如我们所熟悉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以及北方草原文化等等。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红山文化了,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 4000~前 3000 年。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 20 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研究发现,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熊、龙、龟、云、鸟等),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这些图腾性玉器反映了 5500 年前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情况,而玉龙玉凤则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不同造型的红山玉器雷广臻说,根据古文献记载,黄帝图腾主要有5种:一是熊。《史记》说:“黄帝为有熊。”班固编著的《白虎通义》也说:“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在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不但出土了泥塑的熊下颚和熊掌残体,还出土了双熊头三孔玉器;二是龙。《史记》说“轩辕,黄龙体”。闻一多先生认为,上古姬通女又通巳,而巳即是大蛇,这种大蛇又被人们称作龙,被黄帝部落奉为图腾。红山文化蛇形龙玉器,从兴隆洼、查海遗址的玉玦,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的玉龙,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三是龟。《国语》说“我姬氏出自天鼋”。郭沫若先生认为黄帝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在红山地区多次出土了神龟玉器和玉龟壳。四是云。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部分造型可能与云有关。五是鸟。《国语》记载,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人面鸟身者”,可能以鸟为图腾。在红山文化遗址的墓葬中,确实出土了玉鸟。雷广臻强调,在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与黄帝有这么多的契合。这种种契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雷广臻认为,红山文化图腾性玉器反映了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这“四生”情况。可以说,红山文化的每一件玉器均是“四生”的反映。 雷广臻教授进一步分析,黄帝多图腾,哪个为社会所共同崇拜、从而成为共同的图腾呢?从文献上看,一是龙,二是凤。从出土玉器实物上看也是如此:以蛇为原型的龙,以猫头鹰为原型的凤,组成了玉龙、玉凤系列。由此可以推断,龙和凤是黄帝部族的最高图腾,玉龙玉凤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所以说中华文明的起源确实是“一统多源”,在同一时期,甚至更早时期在这块土地上同时孕育出了多个区域的不同文明,但这些不同文明之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又逐渐融会贯通,形成了今天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所以在寻根问祖的问题上,与其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不如说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作者:可以重来(中国翡翠论坛会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yahuya.cn/1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