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屁股朋友的一次聚会

光屁股朋友的一次聚会光屁股朋友的一次聚会上海自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设镇,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筑城以来,至1842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进而发展成为20世纪东方首屈一指的国际都市,再到目前的再度勃兴。如同上海的大半地区都是从海洋变成陆地一样,上海的变迁也堪称&

光屁股朋友的一次聚会
光屁股朋友的一次聚会

上海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设镇,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筑城以来,至1842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进而发展成为20世纪东方首屈一指的国际都市,再到目前的再度勃兴。如同上海的大半地区都是从海洋变成陆地一样,上海的变迁也堪称“沧海桑田”的历史。

我的几个光屁股朋友却也见证了上海半个多世纪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心理变化的历史沧桑。

灯火辉煌的外滩,曾经记录了我和朋友们青少年时代的幼稚而又璀璨的未来梦。

当时的梦想是什么呢?受当时的时代影响,我们青年时代崇拜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炙手可热的政治领袖,如同初次接触翡翠的外行,并不知道翡翠还有A货、B货和C货,尤其不知道,我们一开始接受的主义,就是B货。

当老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海关大钟敲响了我56年人生历史终结的时候,我觉得光屁股朋友在饭桌上说的一句话是很有启事性的:我们这一代政治油漆涂抹得太多、太厚了,现在该还原“动物”人的本源时候了。

只有等我们这代人,在今后10年、20年左右的时间里全部消失了,那时候出生的新生代再经过20年的成长,残留在这块土地上、记忆里的我们这代人留下的“核辐射”全部散尽,崭新的历史才能够重新书写。

光屁股朋友在饭桌上聊的最多是什么?不是政治,不是腐败,不是赚钱,而是交流怎样写好毛笔字!

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这代人不要去做当代的“祥林嫂”,我们自己既是“核辐射”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核辐射”的散播者。

40多年前,我们经常在这里“逛游”,40多年后的今天,在这里“逛游”的时候,却是满脸的岁月沧桑

朋友关闭了已经运行了20多年的服装加工厂。不是没有订单,也不是没有工人,而是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大为强化,加班费要每小时加倍、节假日加班是平时的3-5倍、基本工资的基数要求是全市最低工资的2-3倍,尤其是工厂的地价在几乎要翻好倍租金的情况下,企业已经难以生存。

房地产业是打垮实体企业的“首席杀手”的论点,在我朋友这里得到了印证。

在我的“小庙”里合影。我们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光屁股朋友,性格各异,脾性不同,各自走了符合各自性格的人生道路,现在“百川归海”,40多年后又汇聚在一起了。

朋友竟然保存了一张我22岁时候和朋友合影的照片。

我光屁股朋友当年在这张照片后面的题字,写明:“七八年岁末留念,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摄”。

照片有些泛黄,经过高清晰扫描,基本还原了照片的原貌。

经过了三十四年的“轮回”,一个生命的圆圈又让我们在一起碰头了。34年前,朋友喜爱文学和历史,崇拜政治领袖,34年后身却成为成功的服装加工业老板;34年前,我也喜爱文学和历史,也很崇拜政治领袖,34年后却成为珠宝爱好者。

各自的人生道路,感悟的侧重点不同,但脾性依旧,我们两个依然是“钉头碰铁头”,一见面就要“打架”。

朋友极为赞赏余秋雨的散文,特别赞赏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准备根据余秋雨《千年一叹》所描述的当年跟着凤凰卫视采访路线,准备游历印度、罗马、埃及和两河流域,由于伊拉克不稳定,就改道去希腊,重温余秋雨当年的《千年一叹》。

我未必完全认同《千年一叹》。我有我自己的“叹息”,你余秋雨可以饱含历史沧桑和文化厚重地深沉地《千年一叹》,我可以宝石投水、肤浅地一惊一乍地“小人尖叫”,你文叹,我“武叫”,各说各的。

不过,出去玩,还是很有兴趣的。我答应和朋友去印度、罗马、埃及和希腊一起去“小人尖叫”。

光屁股朋友的聚会,也许是缘分,也许是一种生命的暗示。至少,我们的经历可能有三点启示:一是平等起步,结局并不平等;二是学历教育相似,但智商特点并不相似;三是性格不同,结局就很不相同

现在许多80后对我们这些50后的朋友,总体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素质最差的一代人”,理由很简单:50后这代人是“喝狼奶长大”的一代人。当然,80后也给极少数50后的精英留出一点点象征性的位置,标注了一个“极少数50后例外”的符号,实施了一项主体否定,抽象肯定的策略。

我知道绝对平等常常掩盖着绝对的不平等,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从自己身处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进行引申和判断的。但现实确实是,许多问题不是每个人能够理解的、也不是每个人愿意去理解的。

生命进入落日前夕,在光屁股朋友再次聚会里,没有特别的喜悦,也没有过度的感慨,朋友述说的都是自我感悟,推崇的是自我推崇的名人,似乎还是缺少那种人文关怀,以及暗含着对别人平淡生活历程的冷漠和轻蔑。

毕竟年轻时代的共同激情,包含了太多的个人欲望和个人的成就感。舍得、放得下很容易被理解为纯粹个人利益的收和放,在历史和文化的视野内,更多的依然是个人的感受,缺少对“道”和自我之外生命的关怀。

我曾做过这样的假设:把历史上各类顶尖的人物放在一起,比如:老子、孔子、荀子、墨子、孙子、商鞅等汇聚在一起,结果不会如你想象的各自发表振聋发聩的宏论,绝对不会,结局很可能是:“今天天气?哈哈哈……”

也许,以后通过各地逛游,光屁股朋友能够进一步感悟一些新的道理,能够“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达到“五蕴皆空”的境界,而“究竟涅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yahuya.cn/1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