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温情——良渚古玉镯的故事杭州的良渚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既没什么特别的物产,风光也不怎么样,但是自从发现了一批埋藏在地下的玉器后,它的名声在古玉文化史上比任何地方都叫得响。良渚文化的玉器也成为海内外的古玉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宝,特别是那些刻有神秘的神人兽面纹的玉琮,更是令人垂涎。1998年《钱江晚报》曾登
五千年前的温情——良渚古玉镯的故事
杭州的良渚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既没什么特别的物产,风光也不怎么样,但是自从发现了一批埋藏在地下的玉器后,它的名声在古玉文化史上比任何地方都叫得响。良渚文化的玉器也成为海内外的古玉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宝,特别是那些刻有神秘的神人兽面纹的玉琮,更是令人垂涎。 1998 年《钱江晚报》曾登载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在浙北某地的工地上一位民工发现了一个古墓葬,就瞒着其他人,第二天,天没亮,他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古墓里找到了一个良渚玉琮,卖给了当地的古玉贩子,得款两万元。古玉贩子又将玉琮通过走私分子介绍,以 100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卖给了澳门的收藏家。据说又有杭州的古玉贩子也染指其中。整个故事曲曲折折,大结局是公安人员抓获了这批贩子,还远赴澳门将玉琮追回,使得国宝未能流失,捣腾良渚古玉的贩子们也鸡飞蛋打,脏款被没收不说,还罚了一笔钱。文章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息,良渚出土玉器是国家的财产,一般人还是别碰为好。良渚文化·玉镯 镯表面的裂纹为古玉沁色中的一种,名为“冰裂纹” 其实,报纸没登这类故事之前,杭州很多古玩商也都是不碰良渚古玉的,他们认为那是“高压线”,还是不要碰的好,搞古玩,什么样的古董不能赚钱,干嘛提心吊胆的“玩”那个。 我喜欢玉,从一开始买到的“福寿如意”就是和田玉。这是真正的“玉”,而其他任何被称为玉的南阳玉、岫岩玉只能叫“玉石”。老祖宗经过几千年的选择,最后才选定用最能体现儒家价值观的和田美玉作为“国石”,我们没有理由去背离它,所以除了因为“高压线”之外,从玉质上我也不太喜欢这种“地方玉”。 但是良渚文化的古墓葬,并不像后代的墓葬埋得那么深,5000 多年的沧桑又让它们在外表上毫无标记,根本不存在盗墓的问题,杭嘉湖地区的农民在取土烧砖及农田耕作时都会时不时地弄出点零星的良渚玉器。我就在无意中收藏到了一件良渚古玉。这就是本文中介绍的玉镯。 这只玉镯是同另一块玉一道买下的。买那块玉时,有朋友劝我别买,卖主一见连忙降价,我想想人家大老远的跑来,不买点东西怎么对得起人,就把它买下了。卖主见我买了,又趁机从包里摸出这只玉镯,说:“王先生,算便宜点,你留下吧!”我一看玉镯倒是玉镯,内里和两面都是平的,外圈是半圆的,颜色灰灰白白,还带点黑,加点黄,烂了许多窟窿,只有一面有一层薄薄的红色,也是那种病恹恹的红,整个就是一块烂石头嘛。我这个人向来脸皮薄,不太好意思拒绝人,对方已讲价了,又不贵,只好再掏一次腰包。但是这次却让我实实在在地捡了便宜,因为这只玉镯是一件真正的良渚古玉。你相信买玉要讲缘份吗?说实在话,我非常相信。 这只玉镯,我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随随便便地就丢到了抽屉里,继续搞我的和田玉收藏。只是有朋友来我这玩,问我最近收到了什么东西时,才拿出来给他们看看。大家也不看好,而且内径太小,没法佩戴。 随着我对古玉的了解,慢慢地我开始注意这只玉镯了,因为很多书上都说上古时代的玉镯大多是高筒状或者是内平外圆的,而且一般不雕纹饰,扁平状或圆柱状都比它们要迟,在《良渚文化玉器》一书中,有一件扭丝纹玉镯内里也是平直的。再说它的颜色吧,绝对是二次生成的,而且十分自然,它身上的窟窿也很自然,不像是人工用氢氟酸之类的化学药水烂出来的,用开水一泡,拿出来闻是一股土腥气,这更证明这些窟窿实际上是“蛀孔”,是高古玉器受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在它身上还有一种沁色——“冰裂纹”,就好像瓷器的开片一样,十分美丽。我知道这是一件高古玉器真品了,赶紧把它好好的藏了起来,一般人是不让他们碰的。 大约一年以后,我因为给一家单位编辑一本书,我们家闯进了一位女孩,她是来帮忙打字、排版的。我们没有女儿,看见这么个清纯的女孩,夫妻俩喜欢的不得了,要认她做干女儿,让她住在我们家,又买东西送给她,还给他起了个跟我们姓的名字——王妍。我马上想到了这只玉镯,连忙取出来,献宝似的,女孩也真有缘,手生得特别小,居然一点不费劲就戴上了。 没想到大约过了一个月的光景,女孩开始说手镯戴着不舒服,发热,而且越来越热,有点受不了。我说,别人玉戴了都凉,你怎么戴热呢?小姑娘在手上擦了些肥皂作润滑剂,把玉镯取下了,我又宝贝似的藏了起来。 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在不经意地展玩我的宝贝时,突然发现这只玉镯原本只是薄薄的一层红色竟然变成了大半层红色了,其中有一块简直像是红宝石,用灯光一照,没有一点瑕疵,颜色也极其艳丽。这只玉镯,我以前看得很仔细,决不是这样的,这在古玉是一种“盘变”,是因和人的体温、汗液接触发生的一种变化,就好比是从冬眠状态中甦醒过来了。它是不是在我们干女儿的手臂上完成“复苏”的呢? 过去我一直认为,地方玉的沁色一般都只是些鸡骨白,不像和田玉那样五彩斑斓,没什么“玩”头,从这只玉镯的变化至少部分的改变了我对地方玉的看法。 我时常在琢磨,这只玉镯这么小,不大像是给成人戴的,或许是一位充满父爱的酋长,特意命人做了送给他的宝贝女儿——一位美丽的小女孩的,他的宝贝女儿又通过大地母亲将玉镯流传到了今天,被我收藏到了。我们的干女儿后来又到外地去闯荡了一段时间,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前些日子打电话告诉我,她要做新娘了。 我们都衷心祝福她,并希望她带自己的如意郎君到我们家作客。既然这只充满五千年父爱温情的玉镯她不适应,那么,我就另选一块代表吉祥的古玉送给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yahuya.cn/1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