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收藏的最高境界

把玩收藏的最高境界把玩收藏的最高境界一个人收藏和把玩的好东西,一旦被更多的人认可,那就叫“保值增值”;反过来,一旦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收藏,那就是“天价奢侈品”了。越是有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的东西,价值就越高,凡是价值高的东西,就需要有实力的买家来评估。同样是“评估师”,如

把玩收藏的最高境界
把玩收藏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收藏和把玩的好东西,一旦被更多的人认可,那就叫“保值增值”;反过来,一旦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收藏,那就是“天价奢侈品”了。

越是有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的东西,价值就越高,凡是价值高的东西,就需要有实力的买家来评估。同样是“评估师”,如果没有直接见识过、经手过高额收藏品的“评估师”,他评估的市价通常很低;通常评估师分为“圈子内”和“圈子外”,圈子内的收藏一旦出手,他可能“利益均沾”,评估的心里期待就很高;圈子外的收藏,即使卖得再高,和他不搭界,通常评估的价格就低得多。

一般来说,由于整个钻石市场被戴比尔斯垄断,钻石价值相对来说是稳定的,一旦要“兑现”,就牵涉到一个“买卖关系”,不同商家所处的地段、经营环境等综合销售成本的不同,其中“立即变现”与“代销变现”的价格不一样,再值钱的东西,急着要变现,买进一万、卖出三千的情况是很正常的。

最近一次老同学聚会,其中一位老同学长期在做收购各类珠宝首饰的业务,他边喝酒边讲述了让他“终身遗憾”的故事:一位客户拿着一颗很大的蓝宝石,卖给他的价格是一口价:50元!老同学见多识广,一看这颗蓝宝石,心里估价12万以上,现在对方只要50元,显然客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他已经习惯杀价,不能让客户那么便宜地兑现,于是还价:30元!没想到对方寸步不让:“就是50元!不要我就走了!”老同学以为对方在“唬价”,故意显得漫不经心的神态:“就30元!你那颗蓝宝石是假的,给你30元算是给高价啦!”对方一听,一声不吭,转身便走,没想到旁边一直冷眼旁观的一位老头突然拦住了那位客户的去路:“你那颗石头,50元我要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听了就像天方夜谭!在民间竟然还有如此低廉的珠宝成交价格。我没有见过那颗50元的硕大蓝宝石,即使是人造蓝宝石,也远远不止这个葱姜价格。一旁的同学证实说:“你呀,就是奸商!”那位“奸商”同学一听,哈哈大笑:“垃圾价格买进,天价出手,那就叫生意。”

这个我最近亲耳耳闻的“故事”,不论故事情节如何低层次、低恶俗,但至少说明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普遍现象:什么价格买进是你的本事,什么价格卖出,更是你的本事。这与你手里藏品的价值无关,与你的销售能力有关。你没有销售能力,尤其是你卖给那些“奸商”,即使价值百万的藏品,卖给“奸商”就只给你50元!还要还你的价,开价“30元”!

我真是孤陋寡闻。民间底层珠宝交易竟然到了如此“便宜”的境地,交易中的价值评估竟然如此凶险。于是,我试探地把我脖子上挂的那块墨翠“天人传道”给我的同学进行价值评估。尽管我是在同学中公认的“行家”,但该“奸商”端详了半天,缓慢地说道:“我说了,你不要动气啊。”他咽了一口唾沫,“一是你这块翡翠太黑,一般人都不认识,价格就减去90%!”

厉害吗?第一句话就杀价90%!他笑道:“你不要有什么想法,将心比心,你这块翡翠就值这么些钱,对不对?”这一句把周围同学的心都“勾”走了,买家的心永远和买家站在一起。他缓了一口气,很大度地说:“一般来说,我买下你的东西,多少也要赚个八元、十元吧?”他扫视了我一眼,果断地开价了:“我一分钱都不要赚你了,算是给你老同学面子了,加上你的雕工还勉强过得去,我给你200元!够朋友了吧?”

老同学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看我怎样反应。我笑道:“大家吃菜,再继续听‘奸商’讲故事啦。”大家哄堂大笑。

事后,那位“奸商”同学笑道,你还是不要让我进行价格评估,评估高了,你卖给我,我难道接盘?别人怎么想我不管,我的评估天价不超过一千元!市场上凡是不掏钱的评估,都是往高处评估,不论高评还是低估,凡是评估,我不喜欢的、我买不起的、我得不到的,一定往天价上评估;凡是我喜欢的、我想买下的、我想得到的,一定往死里评估。

很显然,你陷入在这种层次“评估师”里,你不死也得被扒层皮。这就是市场上不同职业人们的心态,稍微有点人生阅历的人,一个人的面相,你一眼就能断定对方是什么层次的仁兄。整个市场有一个不可能颠覆的法则:买进容易卖出难,买进是一种“享受”,卖出很可能是一种“煎熬”。

一个人如果周围尽是些“奸商”类朋友,建议还是别拿出你的收藏让他们评估,三类人不要给他们看好东西:一是眼界层次太低的人;二是三脚猫拿不出值钱东西的人;三是经营没有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其中最关键是:你自己的眼光究竟达到了那一类的境界?

整个社会的收藏已经形成气候。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拿得出一大堆“收藏”,有些人追求“全”,比如“火柴贴”、“香烟盒”、“邮票年”等等;有些人追求“奇”,比如:奇特的盆景艺术、造型稀少的民间用品、名人兴趣所至自制的板烟斗、三十年代一位老克拉的日记,等等;有人追求“贵”,老坑玻璃种满绿翡翠摆件、陆子冈白玉牌子、十克拉以上的钻石、十公斤以上羊脂白玉籽料、百达翡丽万年历双陀飞轮白金稀世名表等;有人追求“怪”,乾隆用过的砚台、梅兰芳使用过的胭脂盒、名家用过的崖柏木枕头乃至名家儿子把玩过的竹雕,等等……

一般来说,且不论你是否追求“全”、“奇”、“贵”、“怪”,有追求比没追求好,把玩过比“阿木林”好。当然,更多的人一辈子舍不得把玩一样东西,死存钱,真正实质性的兴趣都没有,甚至不花什么大钱的“琴棋书画”、“竹木牙雕”、“岫玉玛瑙”、“老墨火机”等等,从没有玩过,讲政治只会骂腐败;讲经济只晓得炒股票;讲文化只晓得影视剧、广告语……

人这一辈子,到老人一定有一大把“空闲时间”,年轻时积累把玩,老了以后显摆把玩。把玩的核心不是为了“钱”,而是求得“静”。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其实,人生何止八苦?没钱苦,有钱也苦;爱一个人苦,恨一个人也苦;人还没死,孩子盼着你快点分遗产,你听了心里痛苦;人躺在床上,就因为没钱,谁都要找借口不来看你,于是想当初曾经帮助过XXX,现在像是逼瘟神一样回避你,越想越揪心一样地苦……

世道就是如此,你一时改变不了;人心本来就是顺应着世道,没有必要刻意改变自己。心里即使再不愿意,一旦承若的事情就必须去做好。与其张家长、李四短胡扯聊天,不如拿出自己的收藏把玩把玩,安静地享受平静的时光。

收藏的第一境界就是“寂寞”,收藏的第二境界就是“把玩”,收藏的第三境界是“感悟”,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你的东西“人见人爱”,因为别人从你的感悟中理解了你的收藏,并从中理解了一个很了不起的道理:人生就是吃苦。

收藏的最高境界是:到你老了,当你最需要钱的时候,恰恰在这个时候你的好东西以最合理的价格出手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yahuya.cn/1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