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压手杯(永乐压手杯真品图片)

本文目录观复永乐青花压手杯说明?永乐压手杯容量?永乐压手杯谁仿的最好?盖杯由来?普洱茶杯怎样?杯子的由来及典故?观复永乐青花压手杯说明?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杯体呈碗状,杯形略小,内外绘青花图案。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且有款识,是明代永乐时期独有的名贵器物。此杯杯口微向外张,直壁,

本文目录

观复永乐青花压手杯说明?

永乐压手杯(永乐压手杯真品图片)

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 杯体呈碗状,杯形略小,内外绘青花图案。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且有款识,是明代永乐时期独有的名贵器物。

此杯杯口微向外张,直壁,丰底,圈足。看似小巧,实则胎体厚重。此杯重心在下部,手握杯身,正压合手之虎口,所以有沉重压手之感,合压手杯之名。 青花压手杯,色彩莹润光泽,胎体洁白,青花深翠浓艳,清白相映,顿感雅致,颇具青花瓷的特色。

杯内外青花图案极具匠心,且绘工精细。

杯沿绘点状梅花二十六朵,杯身绘缠枝莲八朵,杯足描有卷枝忍冬纹,纹饰间隔以青花弦线9道。

杯心绘双狮滚球,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

整个图案布局简洁,线条柔美。

永乐压手杯容量?

永乐压手杯高5.2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3.9厘米,狮心杯重158g,花心杯重160g,容量200ml。

造型特点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种多样。如六朝时的青釉莲瓣纹碗,唐代越窑海棠式碗,邢窑的釉花口碗,以后出现的折腰碗、斗笠碗、卧足碗、敦式碗、盖碗等。

永乐压手杯谁仿的最好?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压手杯”的来历。压手杯产于明代永乐年间,它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据说流传于世的只有三件,也许是永乐皇帝钟爱之故吧。

永乐压手杯景德镇的贵和祥邹俊窑仿的最好,但价格也非常高,小一万块钱人民币了。

盖杯由来?

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无论是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木杯等。

战国至汉代出现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汉代的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纹胎陶杯最有特色,当时还流行盘与数只小杯组合成套的饮具。宋元时期的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为喇叭状。

宋杯多以釉色取胜,如龙泉窑及官、哥、汝、均各窑。其中磁州窑釉下黑彩装饰颇为鲜明。元杯胎骨厚重,杯内心常印有小花草为饰,明清时其制杯最为精致,其胎轻薄,其釉温润,其彩艳丽,其型多样。

明代有著名的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无把,还有带盖或无盖的分别,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

扩展资料

选购方法:

1、真空保温性能简易识别法:将开水倒入保温杯内顺时针旋紧瓶塞或杯盖2-3分钟后用手触摸杯身外表面,如果杯身有明显的温热现象,说明产品已经失去真空度,不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2、密封性能识别法:在杯加水后,按顺时针方向旋紧瓶塞和杯盖,把杯平放在桌面,应无水渗漏;杯盖与杯口的旋合应灵活,没有间隙。

3、塑料配件识别法:食品级新塑料的特点是气味小、表面光亮、无毛刺、使用寿命长不易老化。普通塑料或回收塑料的特点是气味大、色泽灰暗、毛刺多、塑料易老化容易断裂。

4、容量简易识别法:内胆的深度与外壳的高度基本一致,(相差16-18MM)容量与标称值相符合。有些质量较差的保温杯在杯中添加沙子、水泥块来弥补缺失的重量。误区:杯(壶)较重不一定就是好。

5、不锈钢材料简易识别法:不锈钢材料规格很多,其中18/8表示此不锈钢材料成分含18%铬,含8%的镍,达到此标准的材料,符合国家食品级标准是绿色环保产品,产品防锈、耐腐蚀。

普通不锈钢杯体色泽呈现发白和发暗,如果放入浓度1%的盐水浸泡24小时后会产生锈斑,其所含的部分元素超标,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

普洱茶杯怎样?

洱杯,就是泡普洱茶的杯子。萊垍頭條

普洱杯的形状是怎么样的萊垍頭條

普洱杯的功能特性:條萊垍頭

盏:頭條萊垍

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盏,建盏。事实上,从宋朝开始,盏成为喝茶的专用器具,也意味着喝茶这件事开始从生活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享受层面。條萊垍頭

杯:萊垍頭條

压手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垍頭條萊

杯子的由来及典故?

战国至汉代出现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汉代的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

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青釉小杯。

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纹胎陶杯最有特色,当时还流行盘与数只小杯组合成套的饮具。

宋元时期的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为喇叭状。

宋杯多以釉色取胜,如龙泉窑及官、哥、汝、均各窑。其中磁州窑釉下黑彩装饰颇为鲜明。

元杯胎骨厚重,杯内心常印有小花草为饰,明清时其制杯最为精致,其胎轻薄,其釉温润,其彩艳丽,其型多样。

明代有著名的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

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无把,还有带盖或无盖的分别,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yahuya.cn/63841.html